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中國大陸食品污染》

《中國大陸食品污染》周勍  著


【內文】

民以何食為天?
中國大陸食品安全現狀的深度調查報告。
本書剖析瘦肉精、蔬菜農藥殘留、劣質奶粉、海鮮青黴素、手工食品業衛生問題等等各個面向的食品安全真相。作者通過記錄分析歷年中國大陸食品相關事件與走訪專家學者及食品科技公司,呈現所謂中國大陸「黑心」食品的真實面貌,提供消費與鑒別安全食品的警覺及知識。

【作者︰周勍】

長安人。作家、口述史學者。曾任西安倉頡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故事報》總編輯、口述博物館》叢刊總編輯。1989年因參與六四民主運動計被判刑兩年8個月。訪學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瑞典、俄國等地相關學術機構。多年來為以中國大陸為主的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奔走著述,並接受包括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與德、法、北歐、日本等地國際媒體訪問。本書已有日文版,德、韓及英譯本進行中。


【獎項肯定】

2006年入圍兩年一度德國「尤利西斯報導文學獎」7人決選名單。

在中國大陸的權威報導文學雜誌《報告文學》2004年9月刊頭條刊出後,即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書刊摘報」選摘,對中國的食品安全立法和食品安全環境的改善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入選2004年中國報導文學年鑒。

【推薦語】

周勍的書對中國食品的安全現狀產生了衝擊。
—— 美國新聞週刊(NEWS WEEK)

周勍這本書是在多次私下秘密地對工廠廠長、農民、餐廳服務員、醫生等人採訪下完成的。揭開醃菜中的殺蟲劑、童工撒過尿水的涼皮、餐廳為了招攬顧客而在湯中放罌粟殼等食品安全內幕。
—— 英文《亞洲週刊》(ASIA WEEKLY)


今年最讓我思考的一本書。還沒看完,我就打算多在家裡做飯。
—— 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公司(CBS News)北京分社記者Rebecca Kanthor


據記者瞭解,周勍先生之所以只獲得第四名,仍然失之于西方評委對中國問題的瞭解程度的這個關鍵。頒獎期間,周勍先生在大會上下所表現的問題分析和個人魅力,使得很多專家和媒體對他的作品未獲更好獎項而表示遺憾。
—— 德國之聲廣播電臺

此書的語言風格,把中國大陸一般報導文學問題中常見的渲染鼓吹降到最小,而基本上以冷靜客觀敍述為主,常常面對越駭人的事件,作者的敍述語調越平靜,甚至只引用數字,因而把事實本身的衝擊力凸現到了極限。在本書中,文學意識很成功地服務於報導,並加強了報導的深度和力量。
——楊煉 旅英詩人
無視食品安全就是無視人權
---------2006年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推薦辭

楊煉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數千年的中國歷史,是一部緊緊和吃連在一起的歷史,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政治成敗,歸結起來就是對吃管理的成敗。豐衣足食就是太平盛世,饑寒交迫就是亂世的開始。這在共產黨一九四九年奪取權力後,也並沒有大的改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共產風對農村傳統經濟結構的徹底破壞),造成了三千萬多人的死亡。毛澤東在那期間犯下的錯誤,使他在六十年代上半期不得不退居二線,而把直接管理權交給劉少奇、周恩來等人,從而為文革他的再次奪權埋下了伏筆。

八十年代鄧小平的經濟改革,也首先從農村改革開始,農民通過包產到戶某種意義上返回了傳統經濟結構,以家庭或村莊為基礎重建經濟,在短短幾年內使中國農村全面復蘇,中國政府也因此一舉獲得了繼續進行城市改革的基礎。九十年代至今,情況變得複雜了:一方面,令世界矚目的中國經濟神話始終保持著很高的增長速度,全國大、中城市高樓聳起,五光十色;另一方面,由於中共堅持滯後政治改革,使極度扭曲的經濟/政治結構持續地向城市和權力/利益集團傾斜,九億農民再次成為被殘酷剝削的對象,2004年獲得尤利西斯報導文學獎首獎的《中國農民調查》已清晰報告了近年中國迅速黑社會化、黑手黨化的現實。

在這個大背景下,吃和食品再次成為焦點。這裡也同樣有兩個面向:一面,城市裏吃的文化極度蓬勃、甚至瘋狂。成千上萬的飯館、琳琅滿目的市場,遍佈各處,人滿為患。從官商互相拉關係,到老百姓朋友間的聚會,在食物上花樣翻新、一擲萬金。另一面,半個多世紀的共產黨專制,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權力思維方式,充分擴散為對全社會人心道德的惡性污染,飲食業的高利潤,直接誘使食品製造者們毫無道德地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甚至任意添加化學毒素;只要能讓食品好看,有助於拉顧客上門。法制的鬆弛、權力的介入,使這種黑心行為也大規模進入了中國出口食品工業,並已經引發了多起國際爭端和抗議。

我在國內的朋友,早已在互相警告:千萬不要——至少盡可能少——到外面吃飯。因為自己在家做飯,至少還有選擇材料、清洗準備這最後一道防線,而出去吃飯則無異把自己交給毒藥製造商,損失錢是小事,簡直就是自殺和任別人毒害。一個以悠久美食傳統著稱的古老文明,墮落到這種程度,不能不令人感到失望。人為的食品污染是一場對人類健康和道德底線的無聲挑戰,它正在整個中國大陸的大地上進行。

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報導文學雜誌《報告文學》在2004年9月號上發表了長篇報導文學〈民以何食為天——中國食品安全現狀調查〉。全文正面突破這個當局諱莫如深的禁區、深入黑洞進行第一手材料調查。這也是以具體完全的事實、通過精細的文學構思寫出的第一部有關這個題材的作品。作者周勍對此題材長達兩年的調查,其艱難危險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比跟毒犯還要驚險。」

作為報導文學,此書把報導和文學的觀念結合得很好。全書構思猶如五個樂章,分為縱、橫兩個向度:縱向上緊扣食品安全現狀調查,以相關的思考為貫穿發展;橫向上展開大量材料,為思想提供論據。如此層層深入,立體地建立起一個文學的文本空間。此書的語言風格,把中國一般報告文學問題中常見的渲染鼓吹降低到了最小,而基本上以冷靜客觀敍述為主,常常面對越驚人聽聞的事件,作者的敍述語調越平靜,甚至只引用數字,因而把事實本身的衝擊力凸現到了極限。文學意識很成功地服務於報導,並加強了報導的深度和力量。

食品直接涉及國內國際人們的生命安全,造假者——特別是與當權者勾結的官方造假者——知道事關重大,因此絕對不惜用殺人滅口來保護自己。這給調查增加了巨大的困難。即便如此,整部作品讀來仍觸目驚心。例如:被中國人列為開門七件事中的首要生活必需品食鹽,卻成為頻繁引發中毒事件的毒物;山西萬家燈火大酒店造成168人中毒、陝西省乾縣造成115人中毒;吉林省長春市因不法分子用亞硝酸鹽投毒,造成117人中毒。再如,四川人引以為傲的的四川泡菜,成都的部分企業卻是用DDT泡製的。泡菜廠的老闆說他們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給外地人吃。不久前北京召開的食品安全高層研討會上,有關專家估計, 中國大陸每年實際發生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40萬人;約三分之一人的癌症是吃出來的。由於食品添加劑(激素)的作用,嚴重殘害中國孩子,7歲女孩來初經,6歲男孩長鬍鬚,屢見不鮮。

當吃食已成一種毒品工業,人民還如何能以它為天?食品的目的是生命、是滋養,可現在食品生產的目的,卻恰恰為財害生。為什麼食品之天會演變到如此地步?這與其說是在向黑暗的經濟勢力提問,不如說是在向中國大陸整個畸形的政治經濟結構、以及被徹底敗壞了的人性道德提問。

中國大陸食品意味什麼?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直接事關十三億到十五億人口,但也絕對不止於此,更事關全世界數十億人口的健康。談論中國現實的書很多,但從食品這個第一現實切入者,由口探討到心,這本書是一個先例。而調查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猶如進入一個黑洞,而且因為直接涉及社會負面影響而被政府官員列為機密,使作者在發掘、尋找第一手材料時,遇到巨大的困難和危險。本書的力量,正在于首次公諸于世的大量原始素材。作者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調查,尋訪了眾多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並查閱中國內外大量公開或內部出版物,通過極為具體的人物、事件,以清晰的時間地點和數位資訊,令本書的內容扎實、可靠可信。

食品污染問題,是一場靜悄悄的戰爭。也許沒有血腥和硝煙,但實際上更為強韌難摧。本書的寫作,直指食品安全的核心——人的生命安全。無視食品安全其實就是無視人權:人的生命權、生存權、知情權、思想和言論權。中國大陸的食品污染中,人為因素極大。本書揭示了極度扭曲的政治結構加上所謂市場經濟,可以把經濟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蓄謀犯罪。中國食品污染問題開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紀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急劇惡化。這座人性廢墟,正是專制結出的惡果和苦果。中國人在過去貧窮中失去的權利,現在在中國大陸經濟神話的表面下仍在失去,而且愈演愈烈,連整個世界也面臨著被捲入的威脅。這場戰爭,正是人性之惡與貪對人類良知發動的大規模戰爭。中國大陸的食品問題之本質也不可避免地是政治問題,改變食品安全更必須從改變政治結構入手,本書試圖給出的其實是所有中國問題的共同答案。

(作者為詩人, 2006年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評委)




——中國政府可能崩潰在食品污染上
仲維光


周勍曾憂心指出:如果不注意食品安全問題,未來導致中國大陸國力崩潰的原因非常可能是因為食品污染問題而引起的社會動亂。針對這個一髮千鈞的問題,他在幾年前就已開始了大量、翔實具體的研究調查工作,部分成果就是現在這一本書《中國大陸食品安全透視》。《中國大陸食品安全透視》不僅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而且作者在當今中國知識界也可謂鳳毛麟角。為此,在所謂瘦肉精、紙包子等事件再次使得中國大陸的食品污染問題引起世界關注的時候,我希望向讀者推薦周勍和他的這本書。2006年,這部書在重要的國際報道文學獎-----尤利西斯報導文學獎中獲得第四名,在柏林獲得了尤利西斯獎評獎委員會的一致好評。事後一些評委婉坦率地承認,由於異國語言、文化等原因,使他們對這部作品和作者的理解緩慢,因此,對於它和最高獎項失之交臂感到遺憾。它在中國一出版就遭到了禁止,但在香港、臺灣以及日本等地得到出版,英文、法文與德文譯本已在翻譯及授權出版中。

周勍以他固有的對世界、社會和人的好奇和探究,在歐洲跑了幾千公里。此間我也有幸接待了他。這的確是萍水相逢,周勍乘坐飛機,伴著北歐的星空在深夜十二點鐘到達德國文化名城科隆,接到周勍,驅車進入深夜,返回百公里外的埃森。接下來是杯觥交錯,曆罷古今盛衰,數盡人世滄桑。短暫的幾天,使我更深地領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我最近二十多年來少有的感覺。他有個非常好使的大腦。這個大腦不僅能夠舉重若輕、庖丁解牛般地駕馭解析各種沉冗繁瑣的資料,而且有一種迅速的凝聚能力,這種凝聚力能夠使思想穿透並超越現實,洞察更開闊的歷史深處。

單就所涉及的題目來說,這該是每個人必讀的書籍。食品是我們日常生活、甚至整個生命中最重要的內容。你如何能不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它們是怎樣來的?為此,這樣一個題目,這樣一個問題, 不得有一點虛假和造作,必須嚴肅對待。當我們談到假冒偽劣的商品,污染毒化了的食品的時候,尋根而上就會發現,在中國大陸流行的欺騙之風,不僅在物質產品上,也更在精神產品、文字產品上。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沒有一個領域是孤島,甚至這種浮誇虛脫的欺騙之風正是起自文字,起自所謂知識份子。物質領域假冒偽劣和精神領域中假冒偽劣相輔相成造成了今天中國社會的腐敗。然而,這卻也正是周勍的過人之處,生於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他,受的是一整套假大空的教育,入門、成名的是最容易浮躁虛華的文學,最終卻仍能出淤泥而不染。
在談假的、偽劣、污染有毒的食品的時候,周勍為我們提供了一盤真正的、貨真價實的、營養豐富的精神食品。這本《中國大陸食品安全透視》擲地有聲。這在我來看,不但是一個語言文字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甚至其中包括做人的問題。周勍之所以能夠在那個充滿污染的社會,拋棄了那套假大空的敍述論證語言,是因為他的思維方式已經超離了那種意識形態式的黨文化框架。這種意識形態式的作品的典型特點就是主題先行,一切為主題服務。對他們,由於主題是最重要的,於是,一旦主題確定了,就肆意濫用很多他們自己也不懂的概念、術語,弄得花裡胡哨、雲山霧罩。這樣的作品常常不但減低了那些真正事實、數字,乃至思想觀點的分量,而且無論它持什麼樣的政治立場其自身都是有毒的,就好像某些具有強烈副作用的藥物和食品一樣。與此相反,周勍在作品中卻是有事說事、有問發問,沒有任何裝腔作勢和虛張聲勢。做到這一點在我看來非常不容易。
為寫這本書,周勍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為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瞭解到真實的情況,他城市鄉村、天涯海角,親自進行了實際的調查和訪問。結果令人震驚,我們這樣一個以美食文化著稱,幾千年來推崇忠孝禮儀廉恥的民族,竟然是以這樣的方式進入商業社會。為了求生和金錢,美食也罷,禮儀廉恥也罷,在這個當代中國社會的秩序中都遭到徹底的蹂躪。食品污染、毒化已經幾乎無處不在。你吃的豬肉是用有毒的瘦肉精催發的,麵粉有添加劑,水果有催熟劑,甚至馳名中外的鹹魚和泡菜的泡製,為了製作便利居然使用含有劇毒的DDT。
是商業和自由經濟摧毀了我們的美食文化、倫理道德,及我們的傳統良心嗎?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個來自西方的經濟現象為什麼在西方還能夠被社會秩序帶上約束的韁繩,不至氾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周勍不是一個淺嘗輒止的人,他的揭示讓人們看到,原來為食品污染打開了大門的是人們對於政策多變的恐懼和那個說謊比說真話要安全的社會秩序。 沒有人能夠否認,謊言曾經統治了中國半個多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謊言使得中國的經濟幾乎崩潰,每一個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中國人都曾經經歷過食品和精神文化的赤貧。八十年代後,在謊言的繼續中開始的所謂改革,因為不但根本沒有想對謊言的進行徹底清理和檢查反省,而且仍然壓制迫害任何對過去謊言的揭露,所以民眾當然也就不會相信此後的一切就不再是謊言。果然,食品毒化如此嚴重的原因就是那些職能部門,就是那些建立社會秩序的政府官員的放水養魚、養寇自肥。
中國大陸社會五十年來對精神的毒化,對社會倫理道德和傳統的摧殘,是這個食品污染的基礎。沿著周勍的目光,你能夠看到,和五光十色的有毒食品緊密相連的五十多年來的當代中國社會基礎,就是彌漫的、無所不在的恐懼和彌漫的、無所不在的謊言。使商販能夠放肆地說謊、欺騙的,就是那些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靠吹牛撒謊造假等手段混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位置上的現實。但眾人眼睛是雪亮的,沒有人能夠一手遮天。所以,透過食品問題周勍呼籲,必須針對這種泯滅天良的撒謊綜合症患者,建立一個機制,讓制度來保障,整體地醫治因貪顢而泯沒的人心。
(作者為華人學者)


第一章 繫於口舌之間的民族命運
食與歷史
食文化與民族命運
禍自口入──污染食品之戕害

第二章 被撕破的天
中國傳統小吃的現代變異
泡菜 / 貴州毒湯 / 紅油火鍋老湯
陝西涼皮 / 粽子 / 廣東鹹魚 / 豆腐

當前中國食品安全問題
所謂「黑心」食品
燕窩魚翅 / 蕨菜 / 腐竹 / 黃花菜 / 食鹽 / 劣糧 / 不合格油品
農藥蔬菜茶葉 / 撲粉年糕 / 增色食品 / 無果果凍果汁
改齡食品 / 罐頭 / 飲料甜食
劣質毒奶粉事件

第三章 瘦肉在中國大陸這樣地變成精怪

發明創造介乎巫術和科學之間
所謂肉食 飲食結構的改變與瘦肉之風行 / 瘦肉變得令人聞而色變
人禍之源 / 歐洲案例 / 瘦肉精在中國大陸 / 抓精怪 / 禁令

瘦肉精檢測真相
食品檢測科技公司訪問錄


第四章 從鴉片戰爭到食品安全之戰
污染品出口全球 問題海產,中國內外 / 致癌醬油
國際商業對現今中國食品的軟壁壘
國際貿易形式演變 / 看不見硝煙的對峙
食品工業惡劣商譽所帶來的效應
各地防堵令與信任危機 / 經濟損失

第五章 新女媧補天
政府之力──食品衛生法
食品改革開路先鋒
他山之補天彩石
由透支的人心反省起


寫在臺灣版後面

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獎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