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三詩人書》相關報導 ----- 評《三詩人書》

【聯合報╱陳育虹(詩人)】
2007.09.09 02:26 am


評《三詩人書》

你以為你只是讀一些舊信件:里爾克、茨維塔耶娃和巴斯特納克三位詩人的往來書信。這些信件歷時很短:1926年三月到八月;空間跨越卻很長:里爾克當時在瑞士養病,茨維塔耶娃流亡法國,巴斯特納克羈留革命動亂的俄羅斯。

書信開始得很偶然。1926年三月,在創作與生活的極度低潮中,巴斯特納克收到父親遠從德國的來信,說里爾克十分稱讚他的詩;同一天,他輾轉讀到茨維塔耶 娃撼人的抒情長詩〈終結之詩〉。激動之下,他分別寫信給這兩位詩人。對仰望已久的里爾克,他寫:「我愛您,猶如詩期待且應當被愛。」對愛慕多年的茨維塔耶 娃,他說:「妳是我的親人,我的生命……我所有的生命就是,妳。」

在給里爾克的信裡,巴斯特納克特別引薦了茨維塔耶娃。他請里爾克寄一本《杜伊諾哀歌》給她,說這請求「是為了一個詩人,這詩人永恆地書寫著,並在不同的時 代變換不同的姓名。在現在這個時代,她叫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就是這樣熱切、一無掩飾的兩封信,啟動了這批《三詩人書》。

里爾克寄了詩集和信給茨維塔耶娃,書上題字:「我們彼此相觸。用什麼?用鼓動的翅膀。遙遠時空間的碰觸。」茨維塔耶娃回覆:「我想從你這裡得到什麼?什麼 都不,什麼都要。好讓你允許我在生命的每一瞬間都舉目向你……」里爾克以其矜持,回應也是熱烈的:「我接受妳,瑪麗娜,以全部心靈……我所有的話語驟然朝 向你,每個詞都不願落後。」

書裡除了詩人對愛情的表白與觀點,更多的是三位詩人對詩與文字的看法,對生命與孤獨的喟嘆,對自由、革命與理想的期待。這些書信,如為書作序的蘇珊‧桑塔 格所言,是「絕對的孤獨與遇見志同道合的靈魂時的強烈交心」。在生命的無奈、困頓與絕對孤獨中,三位詩人以書信相濡以沫。

如果里爾克不過早病亡,如果他們持續通信,茨維塔耶娃這位天才橫溢卻遭遇坎坷的女詩人,會不會免於斷然結束自己生命的悲劇?

在結束生命之前,茨維塔耶娃把三人的信件鄭重託付給她的朋友──蘇聯國家出版社文學書類的總編輯。在另一個角落的巴斯特納克,直到1960年過世前,上衣 皮夾裡總放著一個信封,信封上寫「最珍貴的」,信封裡有兩張紙,一張是茨維塔耶娃抄錄里爾克信內提到他的一段文字,另一張是里爾克給他的回信。

讀到中譯本一些讓人困惑不解的文字,筆者拿出手邊桑塔格作序的書信英譯版Letters:Summer 1926,仔細對照下,確實發現多處中、英譯文有相當差距的地方:如巴斯特納克26/05/19信中給茨維塔耶娃的〈獻詩〉第一段末句,中譯:「快,比號 角更響地喊!否則,/我闖進樹枝的夢,開始追趕。」對照英文版,我的理解應當是:「快,比號角更響亮地喊!否則/我會放棄狩獵,闖進樹枝的夢。」

茨維塔耶娃26/05/22給巴斯特納克的信中也有好幾段文字莫測高深。比如:「像一個被牢記的期限,像我們在天上的父,你離不開他,因為你一個字也不明 白。一個音節也不懂。(最細小的劃分。〔小夥子〕就是以這樣的劃分寫成的。)」自英文版譯出當是:「像朗誦一課書,或念祈禱文:你不能出一個錯,因為你念 的什麼,你一個字都不懂。一個音節都不懂。(有些文字有它們最微細的界分。我相信〔小夥子〕就是用這樣的文字寫的。)」

翻譯時,譯者除了研讀原文,如果能同時參考另一種外文譯本,多做斟酌,譯文該會更正確明白,免除瑕瑜參差的遺憾。

桑塔格說:「分離使一切盈滿。」這些因分離而成就的書信,不論是文字還是情感,篇篇飽滿。你以為你只是讀一些舊信件,但你讀的是三位詩人的靈魂;靈魂最深沉的對談,在夜間發出燐光。

【2007/09/09 聯合報】@ http://udn.com/

訂購此書請email至傾向出版社qingxiang@hotmail.com每本10美元

《三詩人書》

什麼樣的書,讓我等不及折扣,等不及回家上網買?答案是《三詩人書》。

什麼樣的情感,讓我不想暫緩一下,只想停下手邊閱讀的書,翻閱《三詩人書》?答案是直覺及書背底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的文字:「他們表現的是無羈的情感與純淨的熱望,那一些會被我們視為『羅曼蒂克』而放棄的東西。」

在譯者劉文飛的序中,我看到這種無羈與純淨狀態的某種合理解釋。「在相互通信的1926年,三位詩人始終未曾謀面。」或許就是多種的「距離」讓狀態得以達到極致。

且讓我再加上蘇珊.桑塔格序言中所引,茨維塔耶娃(Marina Ivanovna Tsvetayeva)的一段話:

「詩人只可能有一種祈禱:不能去理解不可接受的東西。就讓我不理解好了,以便我能夠免受誘惑--就讓我聽不見好了,以便我能夠不作回答。--詩人唯一的祈禱,就是祈禱變成聾子。」(p.4 )

多說無益。

就翻閱書信,進入並感受那充滿冷靜的激情與翻攪的精神世界。不知看完後,是否還會有著與現在相同的感受?

先看吧。

【聯合報】 2007.09.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