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法兰克福书展落幕中国流亡作家谈印象

法兰克福书展落幕中国流亡作家谈印象

图片来源: 贝岭

贝岭(右)和米勒在法兰克福书展

贝岭讲述了对米勒的印象:“......你感到这么娇小的一个女子,但是她身上可以产生那么巨大的文学能量、一个人用笔来对抗一个国家的那种力量,那是让我感觉非常强烈的。”
 

为期五天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星期天落下帷幕。有关本届书展的主宾国中国的各种话题还在继续。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勒特意发表讲话,支持独立新闻媒体以及流亡海外的中国作家。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幕式期间回忆往事的片段在流亡作家当中也激起共鸣。

*感叹新兴媒体冲击出版业*

流亡海外的中国诗人兼作家贝岭从书展现场接受采访时说,他10年前也曾到过法兰克福书展,相比之下,传统的出版业和印刷业今不如昔,受到因特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非常明显。

贝岭不无感叹地说:“跟10年前我来参加书展相比,我觉得书的衰退很明显、出版业的衰退很明显;出版社也没有以前那么有钱,来宾也没有以前那么多。”

贝岭说,尽管出版业整体上的衰退很明显,但是由于人们对中国的广泛兴趣,这次书展还是受到各界相当的关注。

*据称新闻出版署下令零接触*

对这位流亡诗人和作家来说,未能和来自中国的同行随心交流,让他感到非常遗憾。

贝岭说:“据说中国新闻出版署的政策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作家)跟我们这些人、所有的流亡作家、异议作家采取的是‘零接触’的政策;不许在任何一个公共平台上跟他们一起对话、谈话。”

贝岭说,尽管如此,他在非正式场合碰到一些中国作家,大家彼此打个招呼、互致问候,时间不长,但是短短的接触也让这位流亡海外多年的作家和诗人心中感到温暖。

*米勒支持流亡作家*

这次书展期间,他所经历的难以忘怀的是和今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在罗马尼亚的女作家米勒的会面和交谈。

星期五下午,米勒来到大纪元时报摊位上对众多记者发表了讲话,并且还和贝岭交谈。

米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包括职业作家,都感到诧异,因为她的作品远远说不上是广为流传。贝岭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我对她的熟悉度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她得奖的时候我马上意识到,就是对流亡文学、移民作家,描述在专制社会下人的那种不幸,那种敏感,这是我感觉到非常强烈的。”

贝岭讲述了对米勒的印象:“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娇小的女子,这让我非常吃惊;你感到这么娇小的一个女子,但是她身上可以产生那么巨大的文学能量、一个人用笔来对抗一个国家的那种力量,那是让我感觉非常强烈的。”

米勒告诉贝岭说,如果我得的这个奖能够对你们、对流亡作家有任何一点帮助,我也就觉得很欣慰了。

*默克尔讲话激起共鸣*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这次书展的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特意提到了她年青时在东德的经历,说她那时候最为盼望的一件事就是在西德的亲戚能够把书寄到她在东德的家。

当时在现场听默克尔演讲的贝岭说:“她说很多家里人或者是朋友都希望拿到罐头、肉类这些平常在东德买不到的东西,但是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寄过来书,所以当她手上有书的时候,她觉得那是那个时候她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寄托。”

彼得.伟德豪斯(Peter Weidhaas)曾经长期担任法兰克福书展的总监。星期天,他在书展现场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这次书展很值得,能够听到有来自各方的声音,有心人能够在书展期间了解到很多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法兰克福书展,贝岭,米勒,默克尔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bookshow-1019200910001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