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獨立中文筆會年鑑編輯委員會
校對:劉鳳珠、黃群傑、張裕
執行製作:自由文化出版社
封面設計:幸彤
內頁設計:劉知傑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820418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
《獨立中文筆會作品年鑑》【第一卷】不僅精選近七十位會員的小說、劇本、詩歌、紀實、回憶、隨筆和評論,還收錄了筆會簡介、章程以及2011 年的通報、聲明等主要文件資料,並展示了本會創會發展十年來的一系列重要活動的精彩畫卷。——趙達功(《獨立中文筆會年鑑》【第一卷】主編)
序
牆內牆外 不絕於縷 發行人語◎廖天琪
西方最早的文字獄受害者似乎是羅馬詩人歐維德(Publius OvidiusNaso,簡稱Ovid, 43BC-17AD),他的詩作《愛的藝術》(Ars Amatoria)觸犯了當時羅馬的有關婚姻、家庭等禮教戒律,因此被奧古斯都大帝放逐到黑海邊的小城,最後死於流亡的異鄉。
比歐維德早生一百年的司馬遷的外孫楊惲(? -45BC),據《漢書》記載,是為官清廉、桀驁不馴的狂狷之士,因《報孫會宗書》中抨擊朝廷和譏諷皇帝,結果得罪漢宣帝。中國律法對於「犯上」者是不手軟的,像希臘哲學家迪歐根尼斯(Diogenes, 412-325BC)──請亞歷山大大帝走開,別擋住太陽照在他身上,這樣的傲慢文士,若換在中國,皇帝不會微笑著為陽光放行,而可能會讓他死於亂劍之下。楊惲犯上文章的結果是被腰斬,他也許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獄下的冤死鬼。老祖宗們嚴厲的家規被中共政權香火承傳,如今方式稍微不同,但是「文字獄」和「連坐法」依然是統治者不吝使用的不二法門。
這本筆會會員作品集子的出版,蘊含著多種涵義,內心觸動頗深,竟一時為之語塞。如上所述,兩千年過去,中國之大,如今依然容不得百數十名文字工作者。獨立中文筆會成立十一年以來,僅有兩次機會在中國大陸舉行頒獎儀式和文學座談。第一次是2004 年10 月30 日,劉曉波時任筆會會長。那場小型的聚會是在大部分與會者受到警告和阻攔下,在北京郊區一個飯店舉行的;除了當屆自由寫作獎的得主章詒和女士在場之外,還有首屆得主王力雄和作家張祖樺以及來自各省市的知名人士,如包遵信、吳思、盧躍剛、王東成、焦國標、陳敏、徐曉、浦志強、余杰、余世存、廖亦武、王怡、高氏兄弟等六十多人與會。僅僅八年過去,驀然回顧,簡直有不堪回首的滄桑。如今,別說在中國國境內舉行筆會的文學聚會是不可能的,僅看看我們會員的遭遇就令人寒心:首任主席劉賓雁客死異鄉,前會長曉波被重判繫獄,前副會長余杰遭毒打流亡,榮譽理事包遵信撒手塵寰,前理事廖亦武離國,焦國標革職,力虹折磨致死,其他許多國內會員被迫禁筆,前會長鄭義等海外會員不得回國。筆會短短的十年歷史竟然見證了末世的離亂和淒涼。哪來盛世?哪來和諧?
再看這本集子裡所蒐羅的散文、評論、小說和詩歌,這是一個知識群體來自內心深處的傾訴:對歷史和記憶的考問;對社會光怪陸離現象的質疑;跟良知與情感的對話交鋒;直面宇宙、人生的困惑與思考。每位作者的文體和語言不同,但是所有文章的相同之處是一個近乎童稚的「真」字。在以往一個甲子的時間段內,人們在那個禁錮思想、箝制言論的社會裡,經歷了太多假大空的語言暴力,期盼還原到「真」, 幾乎成為一個知識者的本能。用一枝筆,還原歷史真相,索回做人的尊嚴和作家的良知。防火牆封不住我們思想的遨遊和飛躍,網路和電子傳播的魔杖點字成金,專制體系的那些網路警察如汗流浹背的西西弗斯,永遠功虧一簣,達不到圍堵和封網的目的。地老天荒,寫作是我們的宿命和情緣,牆內、牆外,境內、境外,「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文字和思想是筆會精神的承傳所在,不絕於縷,永不中斷。
感謝趙達功、蔣亶文、王一梁、蔡詠梅、西颺、楊煉等幾位編委在短短時間內完成編選的工作,也感謝張裕的編排協調和武宜三等努力讓印刷出版順暢,使得這本書能趕在本屆香港頒獎和文學會議前問世。
廖天琪,2012 年5 月20 日,德國科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